多宝体育,多宝体育官方网站,多宝体育APP下载
记者在互联网平台看到一家标称“片仔癀珍珠霜工厂国货仓”的网店,点击查看经营主体情况,显示其实际名称为“国货工厂广店”,点击联系客服,显示为“海口琼山区蛮舟百货店”。企查查APP显示,该店实为地处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的个体工商户。该店销售一款标称“北京×××美白祛斑霜”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北京×××(辽宁)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北京×××”与“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分两行排列。消费者初见会误以为是“北京×××”(某知名药企)的产品,细看小字标注才发现,“北京×××(辽宁)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只是经销商。记者查询该款化妆品的文号“国妆特字G20212727”,显示信息是“白白日记美白祛斑霜”,注册人为“广州雨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委托生产企业为“广东爱丽斯化妆品有限公司”,备案信息中并没有“北京×××(辽宁)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的内容。
福州美博城一位从业10年的店长告诉记者,具有美白、防晒、祛斑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获批要经人体测评试验、专家评审等流程,周期长、成本高,经营者出于变现、快速营利等目的,贴牌、套证、代工等招数层出不穷,一个特妆批号可能被应用于几十款不同包装、不同商标的产品。有的经营者为了营销和流量,强化产品的辨识度和传播力,在备案名称上“加料”,或使用更易于营销的主体名称、“成分名称”“功效名称”“经销商名称”等,让消费者如坠云雾。
据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药化处工作人员介绍,“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主要有3种情形,分别是“一号多名称”: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已注册或备案产品的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产品名称的文字,导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名称产生误解;“一号多商标”: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载明的商标以外的其他商标或者易使消费者视为商标的标识,导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产生误解;“一号多主体”:通过在产品标签上违法标注“监制”“出品”“品牌授权人”等相关词语,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产生误解。